为加快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3月21日,我校卓越工程师学院召开工程硕博士国际交流项目研讨会。学校学工部、研究生院、国际处以及各培养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卓越工程师学院朱敏表示,国际化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必修课”。加强工程硕博士的国际交流,不仅能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撑,还能推动卓越工程师的全球互认,为全球工程教育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学校将大力构建校-院-团队多方协同的资助体系,为国际交流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条件。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国际交流项目的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各培养单位需加大宣传力度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团队则应积极对接国际资源,推动项目的具体实施和落地。同时,卓越工程师学院也将配套专项经费,以更好地保障国际交流项目的开展。此外,鼓励培养单位通过邀请国际工程专家来校举办高水平工程论坛、联合组织工程竞赛,以多元方式提升工程硕博士的国际化素养。
国际处副处长蒲诗璐介绍,学校依托“大川视界”平台,已建立涵盖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国际交流项目,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精准匹配人才培养需求。她表示,国际处将进一步加大对国际交流项目的宣传力度,优化申报流程,同时加强优秀出国交流案例的推广,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国际化培养支持。
学工部副部长黄菲娅详细介绍了“大川视界”项目的背景与初衷,强调该平台旨在为川大学生提供开拓国际视野的机会,激发他们出国留学和国际合作的意愿。针对研究生的国际化交流,她建议学院自主推动设立专项项目,聚焦专业方向,以满足研究生个性化培养需求,确保交流项目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研究生院相关老师介绍了近年来学校研究生出国交流的整体情况。此外,针对工程硕博士培养的特点,与会人员探讨了出国交流的时间安排等相关问题。
高分子学院院长助理王宇在交流中指出,研究生国际交流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提升工程硕博士国际交流的实际成效、完善对导师的激励政策,可以有效推动相关项目的顺利实施。计算机学院院长助理张蕾则围绕项目来源,探讨了校级与院级国际交流项目的协同推进策略,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本次研讨会为后续卓越工程师国际化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未来,将进一步梳理和优化相关国际交流项目,加强宣传推广,积极吸引企业资源支持,强化专项经费保障,为推动卓越工程师国际化培养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