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卓越工程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风采 >> 正文

“协同育人促成长,科研实践铸匠心”——卢熠桐校企联培案例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05日    点击次数:


卢熠桐,2023级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学生,校内导师为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雷印杰教授,企业导师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飞集团”)装配部的龙安林副总工艺师。

一、联培经历

在对卢熠桐的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导师就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及实施路径进行了多轮深入沟通,制定了清晰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卢熠桐在校期间,依托学校在计算机视觉和大模型方向的研究基础,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在企业联合培养阶段,则围绕成飞集团关键生产环节,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切实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的具体场景中。具体项目为“飞机装配过程的智能化监测系统开发”,该项目旨在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飞机装配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以减少因人工操作失误带来的经济与时间损耗,提高装配精度与效率,助力智能制造升级。

为确保卢熠桐快速融入工程实际,企业导师龙安林副总工艺师组织安排卢熠桐前往一线生产现场开展实地调研,让其深入了解飞机装配的关键流程、技术瓶颈与现场环境,明确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与落地目标。此举不仅增强了卢熠桐的工程感知能力,也大大提升了其问题导向的科研意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校方导师从科研方法、技术路线、模型设计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帮助研究生完成数据采集与数据集构建、模型选择与优化、系统搭建与测试全流程。该项目中,卢熠桐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开发出适应复杂装配环境的视觉监测模型,实现了对多类装配动作的识别与错误检测,取得了初步的工程应用成效。

通过本次联合培养,卢熠桐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更显著提升了实际工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其参与的项目已在成飞集团部分装配线中开展试点应用,获得良好反馈。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导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不仅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在生活和心理上亦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与支持,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卢熠桐本人也展现出优秀的学习能力与科研潜力,为今后成长为能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联培总结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卢熠桐的案例充分体现了专项研究生“协同育人”的优势:高校导师注重前沿技术的引领与学术规范的培养,企业导师强调工程问题导向与实际应用落地,校企联合不仅提升了研究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也加速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上一条:“服务高端制造,锤炼卓越工程师”—— 莫翔友校企联培案例

下一条:“聚焦工程前沿,探索智能未来”——李云凯校企联培案例

Copyright © 2025 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邮编:610065